新闻资讯
琉璃厂:琉璃和玻璃有什么不同?
信息来源:www.zhongguoliuli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1.12.29

这件事,可以从制作工艺角度阐述,也可以从制品特性方面区分,还可以从考古学视角讨论。

现代考古学,将“琉璃”一并纳入“玻璃”的范畴来考察。

楼上有高人说,国外没有“琉璃”的说法,大概不错。因为,“琉璃”,的确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中国概念。当然,这里面也许有汉语译名的因素。

关于“琉璃”,早的文献记载是西汉桓宽的《盐铁论》。

其曰:“夫中国一端之缦,得匈奴累金之物,而损敌国之用。是以羸驴馲驼,衔尾入塞,驒騱騵马,尽为我畜;鼲貂狐貉、采旃文罽,充于内府,而璧玉、珊瑚、瑠璃,咸为国之宝。是则外国之物内流,而利不外泄也。异物内流则国用饶,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。”

当时,“瑠璃”被视为国宝。学者认为,“瑠璃”即“琉璃”,是《汉书》中所说“璧流离”的“省称”。

当代有学者说,“璧流离”,与佛教文献中的“吠琉璃”、“吠琉璃耶”、“毘瑠璃”等,皆源于梵语。指克什米尔地区所产蓝晶石、青金石为原料的制品。

汉代之前,上推至战国时期,还有“璆(qiu)琳”、“琅玕”、“陆离”等说法,学者们认为,皆亦是指“琉璃”。

“琉璃”的概念,传播颇久且含义模糊。比如唐宋时,“琉璃”也指“釉陶器”,“琉璃瓦”即是。

概括古代对于“琉璃”的理解,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——一是自然宝玉;二是指玻璃;三是指釉彩。

上世纪20年代,中国开展田野考古后,不断发现玻璃制品。当时的人们,不相信元明之前中国会有玻璃,以致把玻璃残片看做是后人混入的物品,不仅不报道,甚至扔掉了。

改变从上世纪70年代逐渐开始,但在考古报道中,不少仍然沿袭清代的说法,称之为“料器”;或者称其为“琉璃”。